航空醫學

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民航局航空醫務中心  朱  信 醫師

一、心血管疾病定義

心血管疾病是一組心臟和血管疾患的名稱,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發作)、腦血管疾病(中風)、周圍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變等等。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其它任何病因。估計在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數的31%。這些死者中,估計740萬人死於冠心病,670萬人死於中風。

二、動脈粥狀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血脂累積、血管內膜增厚,使得血管內皮受損,白血球和血小板聚集,伴隨膽固醇、脂肪、血栓、各類結締組織、鈣離子的堆積以及血管平滑肌增生,共同形成粥狀瘤斑塊。粥狀斑塊造成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當粥狀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時,可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

另一個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得因素是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下,血管壁逐漸變厚且缺乏彈性、管腔變窄、血流受阻,組織的氧氣供應受到影響,進而產生症狀。

動脈粥樣硬化既定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家族史。男性、年長、有家族心臟病史者有較高的風險。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指出,可改變的危險因子有抽菸、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三、冠心病的危險因子

冠心病起因於動脈粥樣硬化,大量脂肪及膽固醇累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狹窄而致,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

  1. 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可能會提高心臟疾病的發生率。
  2. 肥胖:肥胖會提升心臟病的發生率。國健署規範,BMI≥24即爲過重、BMI≥27即為肥胖。若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者也屬於高危險群之一,建議應維持正常體重,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3. 過量菸酒:抽菸會使血管收縮,降低血氧循環。研究證實吸菸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是未吸煙者的2至4倍。酒精本身即是熱量,而過量飲酒會造成肥胖,恐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建議每日酒精攝取量男性不超過30克、女性不超過15克為佳。
  4. 缺乏運動:規律運動可幫助減脂、維持正常體重、降低血壓、血脂等三高問題,反之,缺乏運動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建議的運動習慣為「333」。
  5. 壓力大:近年常聽到的「過勞死」,經常是因為平日工作壓力大,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惡化而不自知,進而促使心血管疾病惡化所致。
  6. 年齡與性別:老年人面臨血管自然老化、彈性疲乏,因此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此外,以臨床統計上來看,男性心臟疾病的發生率高於女性,宜多加留意。
  7. 心臟疾病或家族遺傳:研究指出,有心臟病家族病史者,其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是一般人的2至12倍之多。
  8. 雖然年齡、性別、遺傳等是無可改變,但若能積極從飲食、運動等面向著手改善,仍可望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四、健康新觀念

  1. 血壓新標準 –
    美國心臟協會下修高血壓標準,130/80毫米汞柱即屬高血壓。東西方因高血壓引發疾病不同,西方人因高血壓最容易引發的疾病以心肌梗塞最多,台灣則以腦中風為主,因此對控制血壓的建議也不同。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目前國內高血壓標準不變,仍維持舒張壓140、收縮壓90毫米汞柱。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美國修訂方向與台灣新版高血壓指引一致,針對特殊族群建議可以再下修至舒張壓達100 、收縮壓80毫米汞柱以下。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以下,建議藥物控制;75歲以上長輩、慢性腎臟病已有蛋白尿患者,理想血壓更建議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根據調查,以血壓115/75毫米汞柱為基準時,收縮壓每上升25毫米汞柱、舒張壓增加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以倍數成長。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民眾,應於35歲開始量血壓,一旦異常應立即就醫。
  2. 膽固醇新觀念 –
    《美國飲食指南》公告2015到2020年最新的飲食建議,大幅修正了多項與膽固醇相關的內容。
    • 不需限制每天膽固醇攝取量
      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完全取消了每天膽固醇攝取量300毫克的限制,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觀念。但是民眾應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跟「食物中的膽固醇」是不同的。血液中的膽固醇約八成是由肝臟製造的,二成來自於食物,因此飲食對於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影響並不如過去想像的不大。不過原本就有高血脂問題的人,表示代謝膽固醇的能力可能有問題,建議還是要控制飲食。
    • 限制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
      新版飲食指南則建議飽和脂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並且以不飽和脂肪酸來取代。反式脂肪的來源有2種類型,其一是天然反式脂肪,存在於動物的肉品、乳品中,其二是加工生成的反式脂肪,就是將液態植物油「氫化」處理的方式,轉為固態形式的「部分氫化油」。反式脂肪會提高血液中壞的膽固醇,減少好的膽固醇,而增加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
    • 每天可以適度飲用咖啡
      咖啡中的成分會影響肝臟代謝膽固醇的機制。新版美國飲食指南認為咖啡因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建議可適度飲用。

五、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預防心血管疾病並且針對每一項危險因子進行改善,才有益於減少冠心症的發生與其併發症。最早為人所知的心血管風險評估量表為佛萊明風險分數表。經過修改及校正,亦能夠評估亞洲人心血管疾病風險。

「佛萊明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透過年齡、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吸菸、是否有高血壓、是否血脂異常這5個動脈硬化傳統風險因子,計算出10年內得心肌梗塞或猝死的風險,小於6%為低度、6~10%為輕度、10~20%是中度、20%以上則是高度。網路可查到此一評估公式,輸入相關資料即可得知自己的風險高低。